有关汉字的研究报告100字经,有关汉字的研究报告100字经文?

文/雷建忠

中国陕北横山地区是华夏民族始祖黄帝活动的中心区域。《汉书·地理志》载:“帝崩,葬奢延水东之走马水之高柏山。”其方言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之母语。受斯土文化熏陶,当代,此方宝土又诞生了李赤这位辞书方家。

李赤(1941–2013),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高镇人,幼聪慧,逃荒安塞路上,衣衫褴褛,腹中无食亦不忘背咏默诵。因天资绝伦,且毅力超强,1956年,他以优异成绩从乡村小学考入横山中学。勤工助学,读完初中。1959年考入高中,家贫辍学,得校长怜悯,允其半工半读。1961年,他提前一年参加高考,以各门平均81分的高分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七年苦读,脱颖而出。1968年秋 , 分配到人民出版社工作。此间,参加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校订。之后长期在榆林报社,横山教师进修学校,横山中学工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编写《可爱的横山》《李自成乡籍考》等品级很高的地方史志著作,以独特的政治视角,重新解读毛泽东诗词,并出版《鲲鹏展翅》(注释本)。其”新解”思维缜密,褒美入理,很多点评令人拍案称奇,为当世研究弘扬毛泽东诗词及毛泽东思想体系开辟了新视野。

天降大任,何虑在朝在野;集大成者,多于穷乡僻壤。从”京师翰林苑”到僻乡教书堂,满腹经纶的李赤心平如砥,他把故里教书,当作研究汉字、展示斯才之契机。难能可贵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李赤利用教书之隙,就全神贯注地开始了对汉字的系统研究。20多年中,他食不甘味,卧不卸衣。啃馒头,喝白水。钻书店,查典籍。以“三更灯火五更鸡”“万里长征未下鞍”的斗志,到1992年,推出按汉字“六书”分门别类研究1500个常用汉字的《汉字研究·识字快》专著,成果首次在横山展览时,李赤曾饶有风趣地把象形文字分为250多个“字根”,在这个基础上,根据人们生活的经验和需要,运用“六书”演变规律,进而撰写出收录3000多个常用字的《汉字研究·识字快》。他研究的初衷就是找出这些字的造字规律,让人们在认识汉字的过程中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字。由“字根”可以扩展出一串一串的字,识得其“字”,还知其本义和渊源。所谓“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1992年底 ,为了利用首都资源优势,将汉字研究与电子科技同步,李赤在北京海淀一亩园(毗邻北京大学),正式创办了“北京理通汉字研究所”。资料不足,经济拮据,办公设施简陋,他和助手、学生王泽华在不足十平方米的斗室里,刻印蜡纸,摹写甲骨文、金文以及到现代的演变文字。编著《识字快》下集的时候,李赤曾形象生动地描述:汉字字形虽然看起来复杂,但是每一个字都是一幅有规律的图形。学生吸收知识时,眼睛要占到80%以上。用眼睛去看图,就是接受知识的最快方法。而字母文字本来就抽象,字母组合起来的词汇更是高度抽象,对于抽象思维还没有发育好的小孩子来说,会觉得很是枯燥无味,晦涩难懂,远不如汉字来得形象直观,易学易记;汉字是音形义完美结合的汉字,源于原始的近乎图画的符号,又通过六种造字法使得汉字阅读起来更方便,在一瞥之间就可捕捉其特点,映射其含义。

李赤设想让汉字研究和电脑挂钩,立志要搞一部多用的、在各级语文教育中都能受益的的辞书,设想怎样让一个不识汉字,只会汉语拼音的儿童、文盲或外国人,学习汉语词汇,能迅速入门,进而举一反三,达到快速提高文化的效果。当时有一些专业权威认为汉字词汇无词界,单字无序,字库庞大,显示方式复杂,传输要求高,计算机输入难,输入速度慢,数据库编制困难等等,都使汉字在面对新的信息时代,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其生产力和传播力远不及英文。而李赤坚持认为,汉字象形化明显的独特优势,如经发掘,必将找到文字研究的新途径,其成果必然会被计算机技术所吸收。当“王码输入法”刚刚兴起的时候,李赤大胆地提出了“汉字文化园”“汉字博物馆”“汉字雕塑”“九宫汉字八卦阵”“汉字九曲游乐场”的构想。他要在预制的土地上,按照“九曲”线路图种上玉米或其他作物,每一株作物旁都竖起一个汉字及其字义解释说明的卡片,让大人、孩子在转“九曲”的时候认识汉字、知道汉字的造字规律,从而激发创造灵感,确保游、学两不误。通过学习汉字的方法来提高初学者的思维能力,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论引起了各国留学生的青睐和关注。

李赤潜心学术研究,或忙碌于出租小屋,或穿梭于研究机构和图书馆。他永远吃着米饭,就着凉拌圆白菜。其生活用度非常节俭,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有限资金都用在他所钟爱的学术研究上。他密切关注国内外汉学汉字研究的动态,对传统汉字的长处、当下汉字研究的高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了如指掌。惟愿以有限的心力拼命完成由前人举例式的 ”几朵花叶”变成拥有三千多常用汉字万紫千红而又分门别类组成的大花园的浩大工程。1997年,李赤的汉字研究有了大的转机,然而命运总是那般无常 ,他一边享受着后续1500汉字的分类研究的成果即将完成的喜悦,一边承受着因为煤气中毒造成半身不遂的残酷现实。当人们为他的遭遇揪心时,他已经坦然地完成接受这些磨难,挑战的现实的勇气和力量的积累。

终于出院,病情有好转,高大魁梧的他俨然成为一个扭动的机器人。尤其一双厚实的巨掌变成了纤细的小手,这一次他和死神短兵相接,用他的话说,就是打不过他的死神,却威胁他按期交卷。以至于心性极高的他,更加只争朝夕,勇往直前。他默默勉励自己,上天给他再多的磨难,为了梦想他都能够克服。出院只能蹒跚行走的他,就开始了他的研究。其毅力为人泪奔,其困难可想而知,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吉人天相,上帝垂青,病魔“网开一面”,到1999年春,二十余年栉风沐雨的奋斗,终于收获了硕果,《汉字研究·识字快》完成初稿。当友人去病榻看他语及“无私奉献”时,他仍然风趣地说:“免费献身,心甘情愿”。

轮椅上,李赤仍然不愿意谈病床琐事,而是兴致勃勃地谈他钟爱的汉字研究。他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这是因为在原始社会,人们记录的方式就是用“画”来表达,这是文字的雏形阶段,继而发展成了表意文字,而汉字就是表意文字的一种。人们应该想到,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什么大多数的表意文字都消失了呢?而汉字为什么能流传下来了?汉字长盛不衰的奥妙何在?

清代说文“四大家‘’成就最高的朱骏声。学宗许慎,成就高于许慎。他在《说文通训定声》 首次提出了“形、音、义三位一体观”,突破了前人只着眼于形、义关系的局限性。同时还把文字按古韵分类聚合排列。而李赤对传统汉字“六书”的成果进行批判性的研究,进一步运用“六书”的规则发展“书画同源理论”,将形、音、义以图的形式里程碑式地对三千个常用汉字归类研究,独家提出转注字也是重要的造字法的新命题,进而推出《汉字研究·识字快》。尤其识字法注重研究假借字与转注字,音韵学注重复合辅音声纽的复合声母及陕北方言,及押韵的陕北趣话”四大美””四大紧”陕北趣话启蒙音韵中的同韵字等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其研究成果在横山和北京等地实地试用,收到良好的示范效果。这些都是前人研究绝无涉足的。

李赤在当代汉字研究这片土地上,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谨严。他的研究方法,像把种子埋到土里,借识字快的形式,形象生动,入情入理,引人入胜,为初学者喜闻乐见,令教研人员拍案叫绝,而又不失学术研究之根本的科学研究,成为现代汉字研究创新立著之捷径。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李赤悉心于图画的甄别与选择以及措辞,呈现了其研究方向与传统汉字研究大师的明显差别。通过持续努力和借用性尝试,走出去,返回来,然后运用到教学实践的过程,完成了研究与表达技巧变化、理论接受、改变与变通的转换,达到了令人期待的成果。李赤的努力和研究成果曾引起了当代汉字研究界的强烈关注,尤其得国学大师王力周祖谟康殷袁晓园李学勤等先辈的青睐与肯定,就当代中国汉字研究的实践而言,可以称为集大成者。此鸿篇巨制,因为李赤的病情和离世,至今未刊行见世,甚至没有引起起码的重视,然而其文化意义不容小觑。无可置疑,该书一旦出版面世,将成为全世界20亿与汉字关联的人群上至专家教授,下至启蒙儿童都有益且颇具特色的一部汉字新辞书。

《汉字研究·识字快》 在推动汉字研究和改革中,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李赤的独到研究和成果,耀眼夺目,李赤与其著作终将作为民族瑰宝作用于后人,也终将使陕西特别是陕北人蒙光。

汉字研究硕果累累的李赤,因为研究使他在身体和经济上接近“毁家身损”的状态,发展到后来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持续研究的艰难历程,可以说他把自己的生命利用到了极致。他把汉字的种种优势,具体通过对三千多汉字分门别类表现的同时,编著真实可行的研究成果《识字快》,其非凡意义还在于一个几乎被认为是约定俗成而又十分遗憾的识字教育的背景下,他不失时机探讨了传统教育中不变的成分,启发着我们去思考当下与未来的汉学研究和汉字改革。

李赤从不盲从社会思潮或所谓权威话语,遵循”学必借术以应用 , 术必以学为基本”的原则不动摇,其研究紧扣传统汉语汉字的瑕疵,从好学致用的高度出发,因时因地创造,孜孜以求新解,得到了成功。其研究,形成了以传统六书为立足点打造汉语汉字研究的新格局。李赤的成名,与其天资经历有关,但也曾经和多少成功者一样默默无闻,也曾遭受过命运的无情嘲弄。而真正使他走向成功是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坚毅的品性与恒定的信念。他的成才之路本身就是一部罕为人知的、催人泪下的佳”为天地立心 , 为生民立命 , 为往圣继绝学 , 为万世开太平”。北宋思想家、关学学派创始人,理学创始人张载学术价值追求,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李赤理当是从陕北走出的辞书方家,他研究几十年,为国家民族创造了巨大价值。他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足可以让今后研究的人节省无数精力;他几十年的勤奋耕耘中,埋下了科学种子,此种子必将生根、开花、结果;他充满奋斗和创造精神的几十年,也是他人生精神生命最为强烈,生命年华最为浪漫之所在。他厥功甚伟,不可磨灭,其著作皆开山之作,缜密之作,高瞻远瞩之作。

原载《榆林地方志》

(作者雷建忠,陕西横山人,曾任横山县史志办主任,现任横山方志馆馆长。)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jjs406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2407274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mjzwang.com/1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