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的脚印像什么样的竹叶,小鸡的脚印像什么样的竹叶图片.

致逝去的童年——儿时的冬

作者:古郑闲人(宋鹏岳)

供暖气了,进屋一股暖流扑面而来,收拾衣物,看着老妈给闺女做的棉衣,不禁想起儿时的冬。离开杏林李庄村多年,装模作样的过着城里人出门上车、进屋有暖气的日子,一件薄薄的羊毛衫、一条秋裤,凑合着就应付一个冬天,对冬的感觉似乎淡了很多。

小鸡的脚印像什么样的竹叶,小鸡的脚印像什么样的竹叶图片.

杏林镇李庄村 刘焕民摄

小时候秋收忙完时,村里的女人们就忙着糊袼褙纳鞋底,弹棉花做棉裤棉袄。家家院子的柴堆上、斜靠的木板上,都晒着五颜六色的用布片糊的袼褙,干透的袼褙被一层层密密麻麻的针脚叠成千层底,鞋面都照着用纸提前剪好的鞋样,里面垫上棉花,用黑色的条绒布缝制,需要买的,就只有几毛钱的气眼和一双鞋带。孩子们穿的棉裤棉袄和窝窝大都是用秋天里刚收的新棉花,即蓬松又暖和。用过的旧棉花农村都叫套子,大人舍不得扔,就留着给自己用。一身棉衣一双窝窝,两身罩衫,一个冬天就过去了。

小鸡的脚印像什么样的竹叶,小鸡的脚印像什么样的竹叶图片.

华县农村袼褙 自塬上人家

华县的农村没有暖气,也没有东北独特的火墙,条件好一些的人家,就在屋子里生个炉子,白铁皮烟囱一直伸到屋外,主要烧蜂窝煤或者钢炭。炉子上面有两层盖子,底盖留一个小孔流通空气,上面的盖子一般由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和一个圆形厚铁片组成,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炉口的大小。两层盖子中间有一圈空间,大人忙的时候,一群孩子围着炉子,边嬉闹,边烤着馍馍、土豆、红著,回味起来,都是那时冬天最好的零食。如果是汗脚,晚上把带气眼的黑色条绒棉窝窝斜靠在炉脚,第二天再穿,又干爽又暖和。

最留恋的还是火炕,在紧临灶房的卧室里,请匠人盘一个火炕,里面与灶火有通道相连。

小鸡的脚印像什么样的竹叶,小鸡的脚印像什么样的竹叶图片.

华县农村土炕 宋朝峰摄

炕面都是用泥坯做的,既能导热,又不会过快散温,上面铺一张席子,一床棉花褥子。早晨就把被筒平铺好,烧火做饭时,就有部分热气进入炕洞,外面再冷,被筒里都是暖和的。如果觉得不够热,在外墙处还留有一个火门,塞一抱玉米杆,火苗徐徐烧着,温度也就一点点升高了,屋子里也没有那么冷了。晚上不管去谁家串门,脱了鞋子就坐在炕上,看着电视,侃着大山,一丝寒意也没有。

那时候只知道晴天、阴天、雨雪雾霜,压根不知道什么叫霾。一到冬天最期待的就是下雪,记忆中雪总是在傍晚或夜里悄悄来临。早起一开门,地上、树上、房檐上、屋顶上、田野里,整个一片白茫茫,像是给大地盖上了一床洁白的棉被,小鸡跑过的地方,就像一簇簇竹叶向远处延伸。孩子背上书包,装一个冰冷的馒头,扛着扫把、拿着簸箕,飞奔着聚集到一起。没有大人送的上学路上充满着欢声笑语和一路乐趣,滚雪球、打雪仗,抓一把雪塞进别人的脖子…… 玩累了,遭殃的就不知道是谁家的芝麻杆了。几个人在路边放风,三四个人迅速跑去一人抱一捆,先围成一圈向着火取暖,待没有火焰时,用一个长杆插馒头,就着火烤得黄黄的,洒上用辣椒面、盐、花椒粉、味精拌好的“秘制调料”,喝了吃一把雪,一顿早餐就解决了。

小鸡的脚印像什么样的竹叶,小鸡的脚印像什么样的竹叶图片.

1996年李庄一带的冬天 宋朝峰截图

学校在几个村子中央的田地里,通往学校的路全是田间小道,刚刚下雪时还好,路上、麦地里全是厚厚的雪,也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地。在雪地里奔跑时,脚下咯吱咯吱的,留下一串串脚印;到了雪化时,路上除了水潭就是泥巴,一路过去,窝窝上、裤腿上全是黄黄的泥巴。到了学校,早读时间就用来扫雪了。一群孩子,趁老师不注意,你扔我一团,我用扫把扬你一身。嬉闹中堆个雪人,插两个扫把当胳膊,用墨水涂个眼圈,还有调皮的,把自己的围巾给小雪人围着。教室里没有炉子,冻的上课想睡觉都睡不着,就看着窗外屋檐上挂着的冰溜子发呆。一下课就都来精神了,好学生可以去老师宿舍蹭几口开水、烤会炉子,其他人或聚集在墙角玩挤“箍拥”、或两个人各架起一条腿玩斗鸡、或两个人相互踢脚,跳大绳、踢毽子、借此来取暖,竟也欢天喜地、其乐融融。

小鸡的脚印像什么样的竹叶,小鸡的脚印像什么样的竹叶图片.

上世纪九十年代建华学校部分师生合影 宋燕供

前两天一个儿时的朋友把我拉入中小学同学群,又共同回忆起那时的生活,当时的小学因为生源的流失早已停办,留下的,唯有内心深处永远消逝不去的那份情怀。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古郑闲人(宋鹏岳)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jjs406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2407274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mjzwang.com/15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