獬豸的形象,獬豸的形象特点.

獬豸的形象,獬豸的形象特点.

獬豸的形象,獬豸的形象特点.

獬豸的形象,獬豸的形象特点.

獬豸的形象,獬豸的形象特点.

獬豸的形象,獬豸的形象特点.

獬豸的形象,獬豸的形象特点.

白玉组佩

西汉(前206—23)

1.玉舞女人

长4.4厘米,宽2.2厘米

2.玉夔凤冲牙长10厘米,宽2.3厘米

3.玉夔凤璜长9.9厘米,宽4厘米

4.玉夔凤璧直径7厘米

5.玉獬豸

长4.5厘米,高3.7厘米,厚1.6厘米

西安市西郊三桥镇汉墓出土

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1.二件,造型相同,方向相反,对称舞蹈姿态。片状,身穿交领广袖长袍大长裙,腰系带,呈喇叭形,手舞足蹈,随一·臂绕头甩长袖,一臂下垂内弯、头与体呈"S"形。婀娜多姿,优美动人。面部与服饰以阴线勾勒,脸形浑圆,长眉细眼,嘴角向上带有少女天真的微笑,薄薄的长袖宽衬随舞飘动,长裙飘向一方,线条流畅,轻纱薄衣,如春水荡漾,飘然自得。

2.二件,同式,扁片状。回首尖长喙,头顶为尖状,卷曲高冠,圆形眼睛炯炯有神,体与尾连为一体,末端为尖状,细部以阴线勾勒,涡纹表示羽毛,并饰"众"纹。此造型工艺与装饰工艺结合一体,原本此形玉器为实用佩饰的,而后发展为佩饰的冲牙,保留了原器造型,此以凤鸟为装饰,是一件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组佩饰件。

3.片状,夔凤作展翅飞翔状,侧首观望,尖喙,双翅展开呈弧形下曲,尾部分二部分展开,以阴刻细线勾勒。用偏斜刀刻长羽翅,形象生动,双翅博大,尖喙大眼,凶猛而令人生畏。通体呈璜形、体中有一孔,两翅端各有一孔,此系绳佩戴并可悬挂。

4.玉璧剔地雕,外沿与内边有一凸起弦纹,内雕双夔凤,相对而立,回首后望,高冠,双翅上卷,七束长尾回卷,布满整个璧面,细部的羽毛以阴刻细线勾勒,生动活泼。

5. 獬豸圆雕,前一腿跪,三腿曲卧,昂首挺胸,头顶直立一尖角,双耳竖立,圆目长嘴,短尾,细部的双翼及羽毛以阴刻细线勾勒。獬豸是一种想像的动物,也称解鹿、觥虎、屈轶。《说文》鹿部:"獬鹿兽也,似山羊,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者"。东汉杨孚《异物志》:"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斗人争,作不正音。"古有"獬豸决讼"之说,为此獬豸的形象,成为历史法官的代称。这就详细说明了独角兽的内涵意思,坚持正义,专击斗不公正者。

上述五种玉器在西汉墓出土,为一套玉组佩。玉组佩是在商周佩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常以几件至十几件各类玉饰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佩挂的部位也不相同。从考古资料看,玉组件已成为当时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佩玉自喻清白,自鸣自警。《礼记·玉藻》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看来当时是"玉不去身"。这种传统在《诗经》中就有记载:以玉喻人。《诗·大雅·荡之什》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这是说要执身如玉,说话与行动要谨慎小心。从另一方面看,早在商周以来佩玉之俗已蔚然成风,在玉器的发展中赋玉以道德,把玉给予政治的内涵。《礼记·聘义》载:“孔子曰'非珉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滇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平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特别到了战国时期,佩玉盛行,改变以前玉为礼器,玉器的雕刻带有庄严肃穆之感,神话般的色彩大大减少,装饰艺术的美感增强,佩玉成为美德,使之形成玉器的新的理论道德观。考古专家郭宝钧经过多年的考古研究,在《古玉新诠》一文中对当时古人用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两周人对玉器尤为重视,既联合璧、璜、冲牙组为杂佩,复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比玉之尺寸,赋以等级思想而政治化,分别上下四方,赋以五行思想而迷信化"。这是对当时用玉涵义的高度总结,玉组佩的组成,玉含有的政治道德观念,上层社会中执玉所表明的等级、礼器祭祀等,都说明玉器在当时社会的政治地位及其发展的根本原因。

到了汉代,佩玉也发生了变化,据《宋书·礼仪志》记载:在战国末及泰国,因征战频繁,改以采绶为带佩,西汉沿袭之,故战国时流行玉组佩,汉代就少了。在考古发掘中,得知汉代仍保留这种佩带组佩的习俗,广州南越王墓发现的-组长近1.8米,由14件玉器组成,河北定县43号汉墓、江苏扬州妾莫书汉墓,还有满城、铜山、小龟山、大葆台等地汉墓均有发现。

关于玉组佩的记载很多,《周礼·天官冢宰·玉府》佩玉"上有葱衡,下有双磺、冲牙、嫔珠以纳其间"。《大戴礼·保傅》:"上有双衡,下有双璜,冲牙、嫔珠以纳其间,琚瑀以杂之。”其一般多为佩系在胸腹前,长短不一,结构多少不同。西安三桥镇汉墓出土的白玉组佩组合排列顺序为:

獬豸的形象,獬豸的形象特点.

玉舞人佩饰始于战国时期,在河南洛阳金村曾出土汉代的玉舞人,在河北北京等地也有出土,反映当时音乐舞蹈的一个侧面。汉代“百戏”流传最广,其中就有音乐舞蹈,多在民间中表演,《盐铁论·散不足篇》载:“今富者,钟鼓五乐,歌儿数曹,中者鸣竿调瑟,郑舞赵讴。”除此之外,在后宫和贵族之家专门收养歌舞伎人,这类文献记载很多。据《汉书·礼乐志》载:“是时,郑声尤甚,黄门名倡丙强,景武之属富显于世,贵亲五族,定陵、富平外戚一家,淫侈过度,至与人主争女乐。”可见乐舞十分盛行,技艺高超的宫廷乐人如内强、景武等,出于得到皇帝的宠爱,显富一时。而贵族外戚,生活十分淫侈,追求声色享乐,甚至与皇帝争夺女乐。还有《汉书·元皇后传》:"五侯群弟,争为奢侈……后庭姬妾,各数十人,僮奴以千百数,罗钟磬,舞郑女,作倡优,狗马驰逐。”汉代仲长统在《昌言·理乱篇》指责说:“目极角抵之现,耳穷郑卫之声……豪人之室连栋数百……妖童美妾,填乎绮室,但返使乐,列乎深堂。"这些都可看出上层皇帝贵族生活奢侈,以女舞人作乐,女舞人又是何等令人迷恋。上述的玉舞人,就是长夜歌舞陶醉场面的真实写照。

玉夔凤冲牙,扁平角状,原称为,由动物的牙发展而来,有骨质、玉质、铜质等。《说文》“佩,角锐端可以解结”,这把它的形状、用途作了说明。《礼记》:“子事父母,左佩小、右佩人。"佩带的作用是明显的,在组佩中,将其称为冲牙。《毛传》孔颖达疏:"冲牙,亦玉为之,其状如牙,以冲突前后也。"可以发出声音,以示君子身份。在汉墓中有单件被发现的,也有组佩被发现,该两件冲牙属组佩的配件。

玉夔风壁及璜均属组佩饰件,与原来的玉璧在用途有其意义上不同。形体小,仅仅是形状为璧。玉璜也同样改变了原来的意义,下边的孔是系冲牙,起碰撞发声的作用。

玉獬豸含义是明确的,在组佩中属坠件,在西汉出土的组佩中,下有坠件的少见。总之,这组玉佩纹饰雕刻精细,技艺高超。同时可以看出汉代玉器是在战国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把中国古代玉器推到一个新的高峰。其特点雄浑豪放,清逸脱俗,构图巧妙,变幻莫测,纹样新颖,华丽富贵,整体形象充满动态和灵气,摆脱陈规旧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獬豸的形象,獬豸的形象特点.

玉镂空鸟纹觽

汉(前206—220)

长10.2厘米,宽1.7厘米,厚0.3厘米

1978年西安市新北郊红庙坡出土

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觽是由原始社会人们以兽牙为佩带饰品的习俗演变而来,《诗卫凤·芄兰》载:“芄兰之友,童子佩兰”佩戴表示佩带者已长大成人。冲牙与髃的形状相似,较厚实,断面呈椭圆形,多单独佩带,而冲牙则呈薄片状,多成对作为佩的构件。据《礼记·玉藻》载:"下悬一玉,两端锐,其形似牙,日冲牙。"《正义》载:"中央下端悬一冲牙,动则前后冲牙触璜而为声,所触之玉,其表似牙,故曰冲牙。"此可悬挂,是冲击玉璜发声用的。熊在春秋时期极为盛行,战国时期突然衰落,汉代则又流行。一般作为角形或牙形,一端雕刻纹饰,首部有孔可供佩系。也有在中部穿孔,作为横行佩带。春秋时期,其体多饰繁密纹饰,如勾连纹,蟠嚎纹或蚕节纹,有的仅在首部雕刻兽头或鸟首,其余为光素,汉代时期均为扁平角状,首端作为兽头或鸟首,另一端为尖状。

玉镂空鸟纹觽为夔凤,尖喙高冠回首,尾呈尖状,器扁平镂空,再加上"阴线细线"勾勒鸟的各部位,突出凤鸟特征,又根据其用途,将两端雕为尖状,与凤鸟形象巧妙结合为一体。极富艺术装饰特色。玉质清洁,光照无瑕,玻璃光强。

獬豸的形象,獬豸的形象特点.

玉兽面纹饰物

西汉(前206-23)

长9.7厘米,宽2.1厘米

1976年西安市南郊沙坡汉墓出土

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扁平笄形,可分为首、腹、尾三部分,首部为兽面,宽眉顶端向上,菱形眼,宽鼻,眉上有斜方格纹,腹部为方折"S"形,上有两孔,可以穿绳,腹部上阴刻细勾勒连云纹,尾部为长菱形,其顶端为窄扁刃形,中部有凸起一条长脊,上饰勾连云纹。

从纹饰特点看,兽面和勾连纹与战国西汉的剑鞘饰玉遂纹样相似。西安南郊沙坡积砂汉墓,封土高大,被当地人称为女儿山,内木棺廓为方形,边长12.8米,高2.3米,黄肠题凑,此墓基本被盗洗一空,仅有一件玉器、一批陶片及木残俑。此玉器不知何物,像笄不像冲牙,名称与用途不详,但从上边有孔来看,可能属于佩饰。在汉代,佩饰不及战国时期盛行。《后汉书·舆服志》载:"至孝明皇帝乃为大佩、冲牙、双瑀、璜皆以白玉。”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组佩由14件玉器组成;汉代的玉器是在前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传统影响在汉代根深蒂固,特别是西汉初年的玉器与战国时期极为相似,若不是出自墓葬之中,很难判断它的确切年代。上述的玉器是在汉墓出土,但却保留了浓厚的战国时期的风格。玉兽面纹饰物属和阗玉,质地细腻,坚硬温润。这与汉代的社会发展有关。时与西域交通开通,采运玉原料便利,雕玉工具得到改造,技术进一步发展,因而镂雕与立体雕器增多,该器就是一例证。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jjs406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2407274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mjzwang.com/14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