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是入选到课本中的,而且有一大段要求背诵。
那时候觉得《红楼梦》真是很无聊。
及至不再年轻,经历了很多,见识了很多后,审美逐渐的变化了,再看红楼梦,不仅看进去了,还喜欢一点点的玩味琢磨。
《红楼梦》的主线剧情,与现代的爽文完全不同,看不到天雷地火的跌宕起伏,但却能看到一条条早已铺设好的路,能看到剧中人按照这条预设之路,一步步走下去,真的就像有只命运大手一样。
这条隐藏着的命运之手,给剧中人设下了细密的大网,即便中途走偏了,也会在罗织的大网中,再次走回那条命运之路。
整部《红楼梦》都在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贾宝玉为什么会出家?
他经历过繁盛奢华,感受过初绽的爱情,亲历过贾府这个大堤,一点点的被蚕食,一点点的倒塌,最终化为乌有,一切成空。
这个主旨,在全书一开头,就写得明明白白:
—— 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我们后学者,可以把《红楼梦》当作一本开悟之书。
正如江顺怡在《杂记》中所说:
人生数十寒暑,
虽圣贤上智
不以升沉得失
萦诸怀抱。
谓之梦,
即一切有为法,
作如是观。
《红楼梦》开篇由僧道引入,结尾由僧道终笔。
僧的一只脚,踏在红尘外。
道的一只脚,踩在乱世里。
作者啰里吧嗦地写了一百多万字,“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的就是“一切有为法”。
一切都有它的规则,尽管可能曲曲折折。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啰啰嗦嗦的。
如今三四十岁的你,去回想自己是怎么成为今天的样子,你可能就不得不啰里啰嗦地从你的父母说起,从你的某个影响深远的老师或密友说起,从你的某次或某段经历说起。
如果你真的一点点抽丝剥茧的去回忆,你就会渐渐的看出,那些曾经对你影响重大的人或事,不管出于什么动机,都好像一张罗织好的大网一样,笼罩着你往前走的路。
每个人可选的空间,只能是在这张大网之下。
当有了年纪有了更多经历见识后,你会猛然发觉,最佳的选择,其实就是“应作如是观”。
当你用上帝的视角去俯看这些,你会从心底认可,所有的人和事,都只不过是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在他们认知和立场的范畴内,做的利益最大化选择,而已。
《红楼梦》,就是用上帝的视角,回望自己荒诞而浮沉的前半生。
如梦一般。
当一个人开始认真思考:“我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这个问题时,他眼中的《红楼梦》,已经是森罗万象。他会在书中看到,某个刻画的人物,某个片段,就是曾经的自己啊。
反之,如果像哪吒一样,大喊一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话,那《红楼梦》于他而言,也许还不到读的时候。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jjs40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mjzwang.com/11388.html